西北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即位后第三年,奉汉武帝之命 , 博望侯张骞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 , 历尽曲折坎坷 , 于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 , 待至公元前119年以中郎将的身份 , 偕同副使、将士等三百余人 , 史书记载,此次西域之行携带“牛羊以万数 , 赍金币帛数千巨万”,自此以后,西域诸国纷纷与汉帝国建立外交关系,赴西域的汉使和商贾从长安出发 , 经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敦煌 , 出玉门关,进入新疆分赴各国 , 西亚、中亚的商队也通过这条道路进入中国进行贸易。
  诗云:“昼伏宵行经大漠,云阴月黑风沙恶。”大漠因白日酷热难耐,白日穿行大漠极其危险,故过往大漠的行者一般都选择昼伏夜行,一来不至于因失水过多口渴而丧命,二来也节省许多的体力便于穿行。
  又是一个黄昏。
  大漠的夕阳如血泪一样的凄美无比。
  这天,沙漠的风暴已然消逝无踪,大漠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
  在苍茫的大漠里,一连串悠扬清脆的驼铃声 , 在空旷的沙漠显得异常悦耳,仿若天籁之音 , 叫人心旷神怡。
  或许 , 这死寂的沙漠 , 恰是因了这有如天籁之音一般的驼铃声 , 才显得有了那么一丝生机,给人一点生的希望…
  从沙漠尽处 , 缓缓走来一行队伍 , 这一行队伍中,约有十来匹骆驼及马匹 , 骆驼和马屁上叠累着大大小小的驮子,这是关内的商帮用丝绸,茶叶、糖、蚕丝、纸张、竹器、大黄等商品,换回欧洲人、阿拉伯人的棉花、羊毛及制品、雕像、珍珠、米等商品 , 由于长途跋涉 , 且当时农耕文化的国家“重农轻商”,不仅途中多贼盗侵扰 , 还得躲防官府罚没占有,故而商帮多以血缘关系或者地域乡里关系结伴而行,以求互相照应,徽商、晋商因此而兴。
  缓缓从大漠深处穿行而来的正是从域外归来的商队,这支商队人员多是山西籍人。随行的人群中有身着长跑马褂的掌柜,也有身着粗布麻衣的伙计,队伍中还夹行数个出家僧人,他们多是从身毒国游学归来的僧人。
  山西籍的商帮历史上称为“晋商”,其首创中国历史上的票号 , 曾在中国历史显赫一时,北到伊尔库茨克、西伯利亚、莫斯科、彼得堡 , 都留下了晋商的足迹 , 有些商人甚至能用蒙古语、哈萨克语、维吾尔语、俄语同北方少数民族和俄国人对答如流 , 在西北流传着“先有晋益老 , 后有西宁城”的谚语。晋商经商的地域之广 , 人数之多 , 相当可观。
 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个身材矮而粗壮,头大而圆 , 阔脸,颧骨高,鼻翼宽,上胡须浓密的中年胡人 , 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 , 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,佩戴着一只耳环 , 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,其余部分都剃光,身穿齐小腿的、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,腰上系有腰带,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,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。
  胡人是这个山西籍商帮雇来引路的向导,因商帮途经的漠北地区地形险恶,风险无处不在,故而商帮多会雇请熟悉地形路况的胡人在前面引路。
  众人对胡人来历也甚是模糊 , 又因胡人舌头被割去一大截,无法言语 , 且识不得汉字 , 只能咿咿呀呀指手画脚 , 众人也就无从其口中询问得来历 , 但因其胡人身份 , 大家也就自然而然的称呼他“胡子”了。
  正行进当中 , 突然胡子伸手指向远处,情绪激动 , 口中不停“咿咿呀呀”的叫着。
  跟在胡子后面的商帮二当家张黑五见状怕是前面有匪徒拦路,赶紧顺着胡子手指方向望去,见东南方向里外远的沙堆上明显金光闪闪,极其耀眼 , 像是什么金属器物反射了太阳光线 , 于是招呼了身后的伙计康不悔与胡子向闪光沙堆处寻去。
  康不悔与胡子见二当家发了话,赶紧拔腿就跑 , 大约一盏茶功夫,二人走近一看,见是一截明晃晃的刀刃,露出沙堆足有半尺长,刀的刃口锋利无比,寒光四射,照耀的康不悔都难以张开眼来。
  康不悔虽不知道这刀刃是何来头,但感觉其金光闪闪,估计是一件好物什 , 一时好奇心起,于是一手握住刀背用力往外提 , 感觉刀有点沉 , 再用两手拽住刀背往上拉 , 感觉刀下面似乎给什么东西扯住 , 他又猛一使劲 , 一柄寒光四射的大刀露出沙堆的同时一只手臂竟然破土而出。
  康不悔没想到沙子下面竟然凸出来一只手臂 , 与胡子二人都吓了一大跳,赶紧奋力跃开丈外远 , 隔了一会,见沙堆上的手臂没有动静,便知沙下面的人估计是给流沙埋住了,两人一心想着救人 , 赶紧使劲挖出半米深的沙子 , 才露出下面的头部来,见是一个须髯花白的老者 , 一脸沾满细沙,再仔细一看,老者双眼紧闭,面色乌青,脸部肌肉已然扭曲,看着面容有些许恐怖,胡子伸手探到老者的鼻下,已然没有呼吸迹象,再摸摸老者体温 , 亦已冰凉,估计已死去颇有段时间 , 胡子对着康不悔摇了摇头 , 眉头皱了些许 , 他意思是告诉康不悔这人已经没有气息了。康不悔明白了胡子的意思 , 站起来举手招呼众人前来。
  不久 , 大当家张同济与二当家张黑五等人也都赶到 , 康不悔走到张同济面前,语带伤感的说道:“大当家的 , 一个老伯给流沙埋没了,看着挺可怜的,要不我们把他葬好了吧?”
  众人见是一老者因流沙而命断大漠,心下不胜叹息,但也深知大漠无情 , 众人无语 , 合力扒开沙子,沙堆中的老者是站立姿势的 , 估计是活活被风沙掩埋的。众人将埋在沙堆里的老者从沙堆里抬了出来,却见老者右小腿处有一袖箭深深插入右小腿处,沾着沙子的血已经干枯,康不悔正想要拔去,张同济喝了一声:“不悔,且慢…”!
  说着张同济拉开康不悔,掏出随身佩戴的一把精致小刀,小心翼翼挑开老者小腿处衣裤,见袖箭周围的肌肉已经腐烂,伤口处墨汁一般发黑且散发着一股恶臭 , 张同济眉头紧蹙,若有所思的道:“袖箭淬了毒 , 我看毒性还不小 , 大家要小心 , 触碰不得。”张同济这下才明白这老者并非因大漠流沙而丧命 , 而是身中毒箭致行走不便而被风沙所掩埋 , 但老者因何会在茫茫大漠身中毒箭呢 , 若非深仇大恨势要置人于死地,万不至于要放射毒箭伤人?但若老者与仇人打斗所致 , 环顾四周,却只见茫茫一片沙子,别无其他可寻,更别谈打斗的痕迹了 , 但想想近段时间来大漠天气变幻多端 , 恶劣异常,若非胡子熟悉大漠情况 , 不要说老者中了毒箭行动不便,恐怕商帮一行人也得深埋大漠之下,性命不保。
  张同济心下不由慨叹:“一场暴风沙就足以改变大漠,掩埋一切,生命也变得如此脆弱,哪又寻的来原来的面目呢?”
  这时只听见人群中窜出一个响亮的佛号:“阿弥陀佛”。
  众人抬头一见是了空和尚在念诵佛号,他走到死去老者面前,合十念诵 “阿弥陀佛”,他的三名弟子也与他一起在死去的老者面前念诵《地藏经》经文,超度老者亡魂 , 众人也围聚在了空和尚在身旁,口中不停称颂“阿弥陀佛“。
  众人草草掩埋了老者之后 , 这才注意到沙地上的那把刀 , 康不悔将从老者手中取来的刀交予大当家张同济手上。
  张同济带领商帮行走江湖多年 , 也见识过些世间利器 , 他上上下下掂了掂量手中这一把刀 , 不由得频频点头啧啧称奇。
  二当家张黑五看了之后不由赞叹:“大当家的 , 这是一柄宝刀啊,敢情这老者是因刀丧命的?!”
  张同济点头叹道:“只怕不假!”
  了空和尚与三个弟子念诵完毕超度经文,见张同济与张黑五二人在抚刀感叹 , 淡然说道:“刀,虽为天下利器,利断一切,然斩不断 , 情根一段。执刀者 , 寡情伤人,多情自伤。泛泛江湖 , 容得下世间种种,却容不下慈悲一念,俗世凡尘,又有几人,看穿看破?!”说罢敲了一声手中木鱼,走开出去。
  大当家张同济听了了空和尚一席话,似乎有所领悟,连连点头:“大师所言极是,大师所言极是!”
  大当家张同济本是佛教信徒,此番从身毒国返国途中有缘与了空和尚相遇结伴同行 , 途中听闻了空和尚讲解佛教经典,听闻佛法 , 同行众人对了空和尚的佛法修为甚是敬佩 , 受教匪浅 , 尤其是康不悔少有慧根 , 一路上稍有空隙便跟随在了空和尚身旁 , 请益诸多 , 了空和尚见康不悔慧根不错,且悟性极佳 , 一众人中对康不悔亦独为赞赏。
  张同济因与了空和尚谈了颇多人生认知,竟对世俗也看破不少,甚至一时产生离家断尘修行的念头,二当家张黑五得悉大当家有此念头之后 , 深感商帮不能没有张同济 , 苦苦相求,方才打消张同济出家修行的念头。
  大当家张同济将刀交回康不悔手中 , 叮嘱康不悔:“不悔孩儿,此乃一把宝刀,主人既已入土,你就妥善保管,以做防身之用吧。”
  康不悔本是商帮大当家张同济收养的一名弃婴,多年前在漠北高原回中原途中,当时路遇一群野狼,却耳闻婴儿啼哭声响彻周遭,搜寻走近一看 , 方见一群野狼围绕一弃婴周围,婴儿不停啼哭 , 且哭声异常响亮 , 同行人合力驱赶走狼群 , 这才发现弃婴襁褓中放了一块墨玉 , 上用利器刻了“康不悔”三个字 , 估计是婴儿父母因故遇害 , 不得不舍下孩子,然幸在婴儿命大为张同济等人所救 , 张同济便以康不悔为婴儿姓名。
  张同济因一生未婚娶,膝下无有儿女,康不悔虽非亲生,然多年来张同济待之胜愈己出 , 加上康不悔人品不错 , 人又机灵,深得商帮一众人疼爱怜惜。
  大当家张同济说罢 , 即叮嘱众人检视行装继续行程。
  一行人继续在大漠行走,日子虽枯燥而乏味,但一众人有说有笑,不亦乐乎。
  对于康不悔来说,了空和尚是他最好的同伴。他空闲时候便缠着了空和尚,不停问着他心底里以为的困惑。
  这天,康不悔又拉着了空和尚,问道:“师父,何以人有生死?”
  了空和尚笑呵呵答道:凡人执着于色身,故免不了生老病死。
  “那么 , 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吗?”,康不悔若有所思的问道。
  “佛陀是了却生死的” , 了空和尚答道。
  “那又该如何了却生死呢?”康不悔继续追问。
  “不执著于色身 , 便是了却生死。”了空和尚微笑看着康不悔 , 康不悔一脸茫然 , “嗯嗯”几声 , 很快点点头 , 跟着又摇摇头,似乎明白了什么 , 又似乎更加的疑惑,这时大当家张同济在后面笑道:“不悔,我怕你是越问越糊涂了吧”,跟着哈哈大笑几声。
  了空和尚亦笑道:知之者自知 , 不知之者 , 再说亦是迷糊。
  康不悔应了声:是,是。便独自在思考了空和尚的一番话。